新疆铜制散热器价格资讯 | 新疆铜制散热器价格新闻 | 新疆铜制散热器价格图片 | 新疆铜制散热器价格百科 | 新疆铜制散热器价格博客 | 返回首页
刚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新疆棉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由于事关新疆棉纺产业如何健康持续发展的大事,此调研报告备受业界人士关注。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促动下,新疆纺织发展和投资热度不断升温,成为全国纺织增速最快的地区。尤其是新疆具有国内最为优质的资源,再加上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内地企业赴疆投资上游纺纱项目。全疆(含兵团)棉纺纱锭规模从2014年700万锭增长到2017年1700多万锭(含气流纺、涡流纺),迫近“到2023年达到棉纺产能2000万锭规模”的规划目标(《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如何引导新疆棉纺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这成为一道亟须解决的课题。
据《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此报告将对新疆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新疆棉纺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3月19日-23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新疆自治区经信委支持下,分成五个小组对200余户棉纺企业进行了调研,覆盖全疆各个棉纺产业地区。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发展规划,了解新疆棉纺产业发展状况,为新疆纺织行业发展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一、行业运行及发展规划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涉及到棉纺企业240家,截至2018年3月,已建成产能的166家企业,共计大约1446万锭(折算)。原料大部分为新疆棉、小部分为粘胶。产品以环锭纺、转杯纺为主,仅有5家企业有涡流纺,多为订单化生产,主要为中低支纱。石河子等棉纺织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产品档次相对较高,正逐步向精梳、紧密纺、紧密赛络纺等方向良性成长。部分建厂时间较长的企业正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产品水平、减轻对操作技术水平的依赖,发展的意识良好。用工方面,大部分企业反映维吾尔族工人工作效率较低、新员工培训成本高、熟练工流失率高的情况。
二、棉纺投资对新疆的发展贡献
近3年棉纺织行业大步进疆以来,对维护新疆的稳定、促进就业、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链投资、拉动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有效拉动了当地就业,为新疆维护稳定做出贡献
除棉纺企业解决就业外,棉纺投资建设对促进间接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据介绍建设一个30万锭的先进棉纺厂,先后涉及建筑工人约3000人,投产前后也将对地方物流、餐饮、贸易,尤其是产业链的拉动有较大促进。
棉纺产业建设为很多当地人提供劳动岗位,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部分地区(如阿拉尔)还吸引了大量内地劳动力进疆务工,利于各民族间相互交流,为新疆维护稳定做出贡献。
2、多方面拉动大量投资
自新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以来,内地棉纺龙头企业几乎都在新疆有投资,吸引了大量资金。以巴州为例,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巴州各类纺织服装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09亿元,其中,化纤类10.96亿元,纺织类193.56亿元,印染类0.9亿元,织造类6.12亿元,服装类9.93亿元,产业用及其他10.03亿元,基础建设投资近60亿元,2014至2017年期间全州累计从业人员28906名。
很多园区周边还建设了保障性住房、学校、幼儿园、综合市场、医疗服务站、诊所、商业街等,改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拉动了交通、建筑、物流、服务等行业的就业。
3、增加原料就地转化率,有效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据走访企业了解,棉纺企业生产加工中,新疆棉花用量超过90%,促进了棉花的就地转化率。石河子市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花产区,该地区棉纺织工业的产业链也日趋完善。虽然纺纱仍是主要环节,但纤维染色、筒子纱染色、织布、坯布印染及后整理等下游延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某企业在印染环节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可实现活性染料、助剂、无机盐分的分层沉淀并回收利用,促进了当地产业链协调发展。五家渠地区棉纺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企业并纱、倍捻线的加工。
4、增加当地税收
所调研地区招商引进了部分内地大中型棉纺企业,作为重要生产基地为内地企业提供纱线,成为当地纳税大户,比如某企业2017年纳税1688万元,增加了石河子地区税收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1、员工流动性大、培训压力大
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员工流动性大,给企业培训带来很大压力。当地少数民族员工由于生活习惯、观念不同于内地员工,短期时间对纺纱织造倒班制生产较难适应。部分人员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有待增强,且季节性流失明显。从南疆转移至北疆就业的工人还存在语言障碍、技术基础差等问题,能顺利稳定就业的人数占少数,但正式入职后稳定性好。
2、缺乏流动资金,融资难
信贷机构对纺织企业发展缺乏信心,企业贷款难、融资成本高、贷款期限短的现象普遍存在,且融资方式单一。流动资金不足正成为决定中小型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正通过寻求合作伙伴的方式增添新动力。规模以上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大,融资问题关系到企业能否稳步良性发展。期待拓宽纺织企业融资渠道。
3、各项补贴落实进度缓慢
政策补贴作为吸引企业进疆的重要因素之一,时刻受到各方关注。初期落实到位,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大信心,但近一年来,部分地区陆续出现延迟发放的现象,在企业本就流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又增加了一部分不可预见的“冻结资金”,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其中,中小型企业更加依赖国家政策支持,受影响相对严重。
4、产品种类单一,存在同质化竞争隐患
在疆投资企业产品多以中低支纱为主,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受配套、运距、环保、劳动力等因素影响,新疆纺纱企业有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将会拉低行业整体利润。
5、空档期买不到合适的新疆棉
依托于新疆丰富的棉花资源,企业产品基本以纯棉纱为主。但因运费较高,性价比低,新疆企业一般很少竞买国储棉,在6至7月新旧棉花空档期,尤为突出。
6、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上游的纺纱环节,下游织布、针织、印染、服装、家纺等产业承接较少,尚未形成规模。后道产业基础薄弱,使得纺纱产业距市场位置较远,货运距离长、运费高,产业链配套、产品结构有待完善。
四、发展建议
1、新疆棉纺产业政策支持延续性
新疆将会减少政策对棉纺产业倾斜力度的消息愈演愈烈,企业对此深表担忧。大多数小型企业生产一些低支常规产品,依靠新疆的补贴政策维持运营,如果相关运费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一旦失效,该类企业很难继续维持。有企业代表表示,如果棉纺产业政策调整过于频繁,不仅会动摇现有企业坚持下来的信心也会对将进入的后道产业有不良的影响。希望政府能够保证相关政策的延续性,充分发挥新疆区位、资源,盘活棉纺存量,实现棉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呼吁“高征低扣”改革尽快落户新疆
“高征低扣”问题已在全国9个省市得以解决,几乎涵盖了棉纺主要地区,新疆作为近年来纺织发展的热门省份,却迟迟未加入税改大军。棉纺行业作为薄利行业,解决“高征低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政策如若实施,利于进疆投资企业更好的落地生根。还有企业代表认为尽快在新疆落实才能让进疆企业公平的与内地企业竞争。
3、加大对企业培养员工的支持力度
由于新疆人口结构的特殊性,纺织企业为了留住工人,正积极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提供单身宿舍、夫妻房,开设清真餐厅等;为了鼓励工人积极性,增设全勤奖、张榜工人工作绩效等;对待少数民族员工,企业不仅指导操作技能,还承担起教学汉语和生活技能的责任。企业对员工的投入成本远超过政府补贴的数额,希望未来对员工培训提供更多支持。
企业同时希望政府能在工人安置方面,如住房、幼儿园、医院等园区公共配套设施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共同为员工提供更踏实的生活环境,利于员工就业稳定。
4、明确补贴的落实渠道和期限
调研中企业反映对引进人才、语言培训补贴等政策的申领渠道不太了解,有些手续过于繁琐,补贴兑现困难,希望政府各部门之间能加强沟通并宣传到位;明确补贴落实期限,方便企业合理安排资金,增加在疆企业安全感。
5、纱线运输补贴与品质挂钩
目前出疆纱线核定补贴,以支数划分,有企业反映,希望对于补贴政策能够进一步的细化,产品档次为标准(比如增加强力、条干等指标),扶持政策差别化,按“高品质、高补贴”核定,鼓励向高品质纱线的生产倾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更好的发挥原料产地优势,也利于吸引高端纺织服装产品、品牌进入。
6、设立棉花国储库
每年6~7月新疆棉花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导致棉纺企业需要到内地购买棉花来维持正常生产,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针对该现象,希望当地能建立棉花储备库。
中棉行协赴疆调研纪实
此次调研,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共走访了新疆10余个地区。
调研的主要内容
1、2014年以来新疆棉纺产业的发展成效:就业促进情况、新疆棉花及化纤等纺织原料就地转化情况、项目建设及运转情况;
2、新疆棉纺存量盘活及产业升级进展情况;3、征求棉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阿克苏市阿瓦提县
走访的阿克苏新发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河南新野独资控股公司,于2009年在当地开工建设,目前拥有3.8万锭环锭纺,主要生产32支纯棉精梳纱,解决了当地维族人员就业250余人。根据总公司总体规划,计划二三期项目共扩建16.5万纱锭,目前场地和规划图纸已经落实。
走访的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原有12.8万锭精梳棉纺设备,2017年在原有基础上扩建10万锭精梳纱生产线,新增产能为总公司在山东淄博张店设备的整体搬迁,目前大部分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并投入生产。公司主要生产80支以上精梳棉纱,共解决当地就业1200人,员工年收入近5万元,为当地民族百姓脱贫致富做出重要贡献。依托于鲁泰精神文化,企业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为员工提供住宿公寓及天然气入户等基础生活设施,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不止于关爱员工,更体现于热爱员工。鲁泰的经验模式得到自治区政府的肯定,希望能够将其经验大力推广。
在和企业交流中,企业也对当地棉纺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自治区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拨付补贴资金。简化岗前培训审核流程,提高培训补贴标准。企业更关心相关政策的延续性,希望尽快明确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打消企业顾虑,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塔城地区
塔城地区为新疆重要产棉基地,从走访的情况来看,塔城地区的棉纺织企业基本以生产纯棉纱为主,平均纱支为30S到40s,企业规模以5万到10万锭为主;从工人结构来看,本地职工比例占一半以上,平均工资为3500~4000元/月;企业处于原料主产区,原料随买随用,产品库存较少约为10天左右,产销情况良好。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反映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优质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且稳定性较差;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又与促进当地就业矛盾;此外,相关补贴虽能到位但时间稍长。
企业建议能够提高棉纱出疆运费补贴,且能够及时发放;因为当地劳动力流动大,员工培训较为频繁,希望能够增加培训补贴标准;企业家对于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基本都有拟建或者扩建的计划。
3、伊犁州奎屯地区
调研组走访了奎屯地区7家棉纺织企业,覆盖纺纱产能超过100万锭,这些企业纯棉纱支数以35~40支居多,80%以上具有精梳纱生产能力,共解决5400人就业,其中少数名族占40%以上。走访的企业大多设备先进,长车覆盖率超过60%,细络联、粗细联应用率高,生产效率高。
由于新疆人口结构的特殊性,纺织企业为了留住工人,给工人创造了更舒适的环境,包括提供单身宿舍、夫妻房,开设清真餐厅等;为了鼓励工人积极性,增设全勤奖、张榜工人工作绩效等;对待少数民族员工,企业不仅指导操作技能,还承担起教学汉语和生活技能的责任。
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企业也面临一些困难:1、员工流动性大。企业在人员培养上投入较大,但目前仍存在用工缺口。2、存在补贴不及时问题。企业普遍建议:1、在员工培训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2、希望能够明确补贴拨放期限;3、加快推进新疆地区高征低扣改革。
4、博州精河地区
精河工业园2015年起逐步建立,以“差异化”为定位,园区内涵盖纺织、服装、地毯、箱包等多个产业。当地棉纺企业稳步发展,产能普遍不大,投产规模均在5万锭左右,设备相对陈旧,但也有部分采用进口设备。
作为该地区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当地企业基本都自有轧花厂,原料压力小,纱线产品以32支为主,销售状况良好,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各项补贴落实到位,为企业舒缓了一定压力。
用工方面,大多数员工为本地人,部分为南疆转移工人,少数民族占80%以上,语言障碍相对较小,南疆转移工人正式入职后稳定性好,在企业不断发展出现用工缺口的状态下,很受企业欢迎。据企业反映,目前“融资难”是面临的最大问题,部分企业正通过寻求合作伙伴的方式增添新动力。
5、库尔勒地区
库尔勒市纺纱企业均在开发区内,规模较大,采用了先进的环锭纺、转杯纺及喷气涡流纺设备,产品质量高,原料以棉和粘胶为主,主要生产纯棉以及纯粘胶纱,目前生产平稳,部分环锭纺产能已经进行了包括紧密纺、紧密赛络纺、单锭检测、自动打包等相关技术改造,并开始尝试混纺品种。库尔勒市正在努力打造纺织全产业链,多项纺纱、织造、服装项目计划在建,特别是准备突破印染的瓶颈,同时中泰涤纶纤维基建项目已经开工,投产后将会形成120万吨涤纶短纤和长丝产能,未来将丰富库尔勒的纤维原料种类。
铁门关纺纱企业以转杯纺为主,产品均为棉纱,目前企业销售状况良好,产品基本无库存。尉犁地区以针织、毛巾产业为主,纺纱企业均规模较小,多为转杯纺,纱线质量不高多为后道针织配套,产品主要用于袜子、手套、毛巾、针织布。
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企业反映,目前招工正常,但是存在熟练工流动性大,新员工培训成本高的问题,企业希望政府能在新员工培训方面给予企业更大的支持。同时,工人安置难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企业希望政府能在住房、幼儿园、医院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企业还反映,新疆本地新棉价格高,并且没有国储棉,企业拍储后需要将棉花由内地运回新疆,运输费用高,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希望能平稳新疆棉价,不要与内地倒挂。目前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新疆纺织扶持政策的延续和落实问题,均表示希望能够保持政策的稳定延续。
6、石河子地区
石河子地区为新疆较早的纺织基地,也是兵团主要的产棉区。该地区纺织产业发展早基础好,配套较为完善,据了解2017年纺织工业占该地区工业比重约20%。从走访的企业情况来看,石河子地区的棉纺织企业以生产紧密纺纯棉纱为主,纱支多为30s、40s及以上。从产品结构来看,常规环锭纺纱比例逐步下降,产品已向精梳、紧密纺、紧密赛络纺等方向升级,档次较高,例如色纺纱、纯棉漂白纱、60s精梳环锭紧密赛络纺纱等。从技术升级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有计划的进行设备改造,加大投入紧密纺设备改造范围、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研发除杂质、异纤装备等措施提高产品品质;进行短车集体落纱设备改造提升自动化程度;在节能减排方面自主研发“三液分流”工程等相关措施。企业本地职工比例占一半以上,平均工资为3500~4000元/月。
由于地处石河子市区附近,人工短缺、流动性大是企业反应较多的问题;虽处于原料主产区、棉花品质好,但在7~8月份当地棉花库存量较少,当地企业也存在原料短缺问题;多数企业为订单生产,产品库存较少。棉纱出疆运输补贴发放迟迟不能到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和竞争力,企业急切盼望能够尽快落实棉纱运费出疆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7、喀什市、农三师等地
从走访情况看,所走访企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从走访的企业看,投资呈两极分化的现象,大企业设备均较为先进,车间宽敞通透,长期扎根新疆发展的决心显著;也有少部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建设起点较低,项目设计简陋,车间工作环境较差,属于需要积极引导发展的企业。
2、棉纺投资建设对促进间接的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不可忽视,据介绍建设一个30万锭的先进棉纺厂,先后涉及建筑工人约3000人,投产前后也将对地方物流、餐饮、贸易,尤其是产业链的拉动有较大促进。
3、受配套、运距、环保、劳动力等因素影响,新疆纺纱企业有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将会拉低行业整体利润。
4、政府行为的项目投资快于企业自主行为。目前有些企业对未来政策走势持观望和担心的状态。
8、五家渠及昌吉地区
五家渠和昌吉地区有一定的纺织基础,企业运行状况较好。从企业装备情况来看,呈现两极分化,规模较大的企业设备较新,以进口设备为主,生产效率高。小型企业设备陈旧,多为国产设备。
从产品结构来看,大企业的产品品质较高,主要是40s-60s的精梳紧密纺纱和32s的转杯纱。其他的小型企业则大多数生产一些粗支常规产品,依靠新疆的补贴政策维持运营。多数大企业能保证约1个月的原料库存,产品以订单为主库存较低;在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方面,企业的本地职工比例均占一半以上,平均工资为3500~4000元/月。技术改造方面,昌吉溢达纺织全流程精梳紧密纺车间的智能化控制给调研组留下很深印象,该套系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了生产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反映目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流动性较大。企业很关注新疆补贴政策的延续性,并希望对于补贴政策能够进一步的细化,补贴向鼓励高品质纱线的生产倾斜。
9、阿克苏、阿拉尔等地
阿克苏地区及阿拉尔市已投产企业基本全部开工,且具备较强的赢利能力。许多在建项目的厂房和设备处于不同程度的建设和安装阶段,在建项目多数来自浙江、江苏、河南等内地企业,很多在建项目企业也有进一步拟建项目计划。除纺纱项目,织造和服装也处于不同程度建设阶段,整体纺织项目建设热情高涨,一片欣欣向荣。
新上纺纱设备整体设备水平较高,不乏国际最先进的装备,例如有新建企业使用了立达和赐来福全自动气流纺纱机、立达全流程设备、经纬全流程设备等。也有部分企业的设备为内地搬迁而来,先进性水平不足。
当地政府为了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帮助企业垫资兴建厂房,在税收和电费上给予最大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在当地政府和一系列优惠措施的帮助下,企业对发展前景充满乐观和期待。
阿克苏和阿拉尔作为南疆优质棉花产地,能够为棉纺织企业提供得天独厚的棉花供应条件。作为南疆四地州之一,阿克苏少数民族群众比重较大,当地纺织业的发展,对于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和脱贫,促进民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阿拉山口市、博乐市调研
调研地区企业涉及纺纱和织造,在运转的环锭纺纱能力超过20万锭,气流纺近2万头,织机400余台。纱线以32~40支为主,纺织设备状况良好,个别企业设备偏老旧。企业目前用工以周边居民为主,少数民族达90%以上。走访了10家棉纺织企业,其中有3家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
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员流动性大和融资难两方面,建议增加员工培训补贴力度,在财税、融资政策上给予纺织企业适当倾斜,同时推进新疆增值税“高征低扣”改革。